导读: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第五章高频答疑总结。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及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有何不同?

回答:

2.投资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一致的资产与内部交易资产对净利润的影响,在调整净利润的时候有何不同?

回答:

3.股权投资不同转换情况下,其他综合收益如何结转?

回答:

①公允价值计量转权益法

没有达到控制,不区分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个别报表(全部转投资收益)。

②权益法转成本法

同一控制:个别报表(不转),合并报表(全部转资本公积);非同一控制:个别报表(不转),合并报表(全部转投资收益)。

③公允价值计量转成本法

同一控制:个别报表(不转),合并报表(全部转资本公积);

非同一控制:个别报表(全部转投资收益),合并报表(不需要重复结转)。

④成本法转权益法

同一控制:

个别报表(不涉及,因为成本法核算,不会确认其他综合收益)

合并报表(丧失控制权的处理,合并报表权益法核算,全部转投资收益)

非同一控制:

个别报表(不涉及,因为成本法核算,不会确认其他综合收益)

合并报表(丧失控制权的处理,合并报表权益法核算,全部转投资收益)

⑤权益法转公允价值计量

个别报表全部转投资收益

⑥权益法转权益法

追加投资权益法到权益法:个别报表原投资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不结转

处置部分投资权益法转为权益法:个别报表按处置比例将其他综合收益转投资收益

⑦成本法转公允价值计量

同一控制:

个别报表(不涉及,因为成本法核算,不会确认其他综合收益)

合并报表全部转投资收益

非同一控制:

个别报表(不涉及,因为成本法核算,不会确认其他综合收益)

合并报表全部转投资收益

4.如何区分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和合并成本?

回答:初始投资成本通常是指个别报表中初始计量时确定的初始成本。合并成本通常是指合并报表角度确定的成本。

①重大影响、共同控制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直接相关费用;因未形成企业合并,不涉及合并成本。

②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不管是一次交易形成企业合并还是多次交易分步形成的企业合并,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成本=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份额+原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确认的商誉。

③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一次交易形成的企业合并,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成本=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多次交易分步形成的企业合并,合并前原投资是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则初始投资成本=追加投资日原投资账面价值+新增投资成本(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合并成本=追加投资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合并前原投资是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则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成本=追加投资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5.如何区分直接相关费用及手续费佣金的处理?

回答:

6.形成控制的情况下,为取得股权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为什么计入管理费用?

回答: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是集团内部进行整合,所以将合并相关的直接税费认为是发生的当期损益,直接费用化。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合并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成本=子公司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商誉,如果在个别报表中将相关税费计入到长期股权投资,会导致对应商誉的增加,而商誉对于合并来说更加强调是子公司能带来的价值而不是投资方付出的相关合并费,所以将为取得股权发生的相关税费计入到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中。

企业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的股权投资,更加强调的是历史成本原则,投资时点发生多少支出就计入资产多少金额,所以就将这个直接相关税费简化直接计入到成本中。

7.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调整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时如何理解调增还是调减?

回答:

第一种情况:该项资产是内部交易形成的,即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之间相互出售资产形成的,这种情况

下需要抵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1)存货

内部交易存货,抵销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是尚未出售的存货部分对应收入与成本的差额,这部分金额属于内部交易虚增的利润,需要从被投资方净利润中扣除。

以后期间内部交易实现了(存货对外出售了),整体上才会认可这部分内部交易损益,所以再将原调减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加回来。

比如存货原账面价值 100 万元,内部交易售价 200 万元,当年该存货对外出售 60%。那么当年内部交易损益抵销 100 万元(200-100),已经实现的部分加回来(200-100)×60%。

或直接调减交易发生当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200-100)×(1-60%)。

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内部交易当年,与存货的处理类似,在内部交易当期,将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从净利润中扣除。

内部交易发生,以后期间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逐渐实现,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逐渐计提折旧、摊销的过程,就是内部交易利润实现的过程。所以这里是将内部交易当期确认的资产处置损益的金额抵销,以后逐渐实现利润时,再按每年实现的金额,调整增加实现期间的净利润。

第二种情况:始终是在被投资方的资产,只是投资日评估时,被投资方资产等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相等。这种情况下,由于被投资方按照原账面价值对资产核算,而投资方认可的是投资日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所以这里需要对资产等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做调整。

1)存货

对于出售部分的存货,被投资方按照账面价值结转成本,投资方认为应该按照公允价值结转成本,所以按照这两项差额,调整应该结转的营业成本,进而调整被投资方的净利润(即,将按账面价值结转成本计算的净利润调整为按公允价值结转成本计算的净利润)。

比如取得投资当日被投资方存货账面价值 100 万元(未计提减值),公允价值 200 万元,当年对外出售 60%,从投资方角度,被投资方要补记营业成本(200-100)×60%,即调减净利润(200-100)×60%。

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从被投资方角度,对该资产按账面价值提折旧或摊销,但是从投资方角度,要按公允价值提折旧,所以这里需要调整的是提折旧或摊销计入成本费用的差额,进而调整被投资方的净利润。

8.如何理解合并报表丧失控制权对个别报表投资收益归属期间的调整?

回答:合并报表采用权益法核算,对于被合并方实现的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等都应当确认;但个别报表是成本法核算,对于被合并方实现的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等没有确认,也没有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处置投资时,个别报表确认的投资收益中包含着合并方确认的被合并方以前期间(指处置日以前,包括以前年度以及当期期初至处置日之前)确认的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等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这部分在合并报表角度应当归属于以前期间,而合并报表以个别报表为基础编制,纳入当期合并报表中的投资收益中包含了应当属于以前期间的部分,所以需要在合并报表中将其调整为以前期间的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因此合并报表要对个别报表中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归属期间进行调整。